立即注册 登录
华发网China168.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返回首页

徐茂公的个人空间 http://home.china168.biz/?141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 新移民,老大夫。从医三十二年,中西合璧,标本兼治。医学咨询,心理疏导。针灸推拿,疗效可靠。验方偏方,对症下药。

日志

慢性哮喘认识误区及解答

已有 250 次阅读2011-4-30 15:53 |系统分类:中国新闻

    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呼吸道常见疾病,是世界性顽症,近年来,哮喘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,全球有数以亿计的患者长期忍受该病的折磨。随着医学的进步,有关哮喘病的防治已有较大进展,但是,全世界有关哮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因此而降低,反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,哮喘这个疾病还是有一定的遗传特性,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哮喘,子女发生哮喘患病率增加25%。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哮喘,子女患哮喘机率增高50%。中医认为久病无速治之法,虚症无速补之法,治病应遵循急者治其标,缓者治其本,标本同治的原理。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的原因,主要与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、疾病的诊疗存在一定的误区有关:

  误区一:很多患者认为支气管哮喘只有发作时才需要治疗,平时可以不管不顾?

  专家解答:支气管哮喘有间歇性发作、轻度持续发作、中度持续发作、严重持续发作等,每种发作的程度不一,因而治疗上也有差异。因此,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时万万不可放松警惕,掉以轻心。生活中应注意杜绝各种诱发因素,如冷空气刺激、烟尘、刺激性气味、花粉、动物皮毛、尘螨等。

  误区二:长期服用药物,难免会给患者带来困扰,因此部分患者会出现喘息症状不严重时可以不吃药?”的理念?

  专家解答:支气管哮喘在间歇期仍存有轻微喘息症状,平时应口服一些支气管扩张剂或使用喷雾,以维持疗效。

  误区三:最近哮喘症状不知为何加重了?很多患者便自行采取主动增加药物的做法,认为只要将药量增大就可以控制症状?

  专家解答:患者不能自行加药。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经常被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。但有些支气管扩张剂有副作用,若患者自行加药,则可引发恶心、呕吐、心慌、心律失常等副作用;假如长期大量应用激素,甚至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等并发症。

    误区四:防治支气管哮喘,只要坚持用药就可以,而不用去进行肺功能检查?

    专家解答:支气管哮喘在严重时很危险,可造成呼吸困难、加重心衰。而患者往往对病情不够了解,自行加减药,甚至也不定期去医院检查肺功能。其实,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除了坚持用药,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,以防引起急性发作。

  误区五: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最终可演变成”?

  专家解答:慢性咳嗽是指无明显原因,一般性治疗无效,长达8周的咳嗽。这种咳嗽患者由于做常规肺功能、胸片等检查均正常,易被当成一种习惯性咳嗽治疗,往往效果不好。其实这些患者属于不典型哮喘,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,按哮喘治疗,效果很好。因此,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患者,除进行肺功能检查外,还需要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,排除哮喘。

  误区六:哮喘每当发作后才治疗,不发作时不需要治疗?

  专家解答:有的哮喘患者经正规治疗后,仍反复发作,经仔细询问后方知,患者在症状控制后就自行停药了,因而导致哮喘反复发作。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,而这种症需要长期的治疗,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一样。事实上,哮喘治疗的重点应放在缓解期,通过缓解期的治疗,彻底消除气道内的炎症,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。

  误区七:哮喘能根治”?

    专家解答: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,需要进行长期抗炎治疗,无法根治,但通过规范化治疗能够控制症状,改善生活质量,减少发作次数,部分患者机体通过调理和年龄的变化,有自愈的现象。

    误区八:只要加大抗生素的应用就可治疗哮喘?

    专家解答: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,这种疾病不同于细菌引起的普通炎症,原则上不需使用抗生素,即使应用,效果不但不佳反造成细菌耐药性,唯有合并副鼻窦炎或者重度哮喘发作才需要使用抗生素。

    另外,中医认为哮喘发病原因是外有非时之感,内有臃塞之气,膈有胶固之痰,三者结合,迫于气道,发为哮喘。对此中医提出扶正祛邪治疗大法,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使邪不可凑用扶正方法,同时化痰、行气、祛邪,使邪去正复,从而阻断哮喘发展,这就是中医物治疗、预防哮喘病的原则。

傲慢

番茄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路过

飞过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QQ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用户须知|小黑屋|法律申明|隐私通告|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.info

GMT-6, 2024-6-3 06:1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返回顶部